四川新闻联播丨改革浇灌“科技花” 创新结出“产业果”
2024-07-12 21:01 来源: 四川观察
举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加以推进。2015年,科教大省四川在全国率先推出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今年来更是进一步加码改革力度,不断畅通成果转化通道,让一次次科技创新“开花结果”。今天的节目,我们先从一株苎麻讲起。

记者 曾晓慧:我手上拿着的这个是一种天然的纺织原料——苎麻,它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是在西南交大杨维清教授的眼里,它却是一个“宝贝”,它能制备活性炭电极材料,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的一家工厂车间,一条半自动化超级电容器的封测中试生产线已经运行近两年。这条产线把四川产的苎麻制造成苎麻炭,再生产为商用型软包和圆柱形超级电容器。这种功率型储能器件的容量是传统电容器的1000倍以上,可快速存储和释放电能。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杨维清:应用场景很多,尤其是城市交通的这个地铁的能量回收,然后我们这个公交车,十几秒钟快充,可以跑到10到20公里,这种超级电容器非常适合于城市交通,短距离频繁启停的特点。

  

时间拨回9年前,杨维清团队开始基于苎麻炭的超级电容器产业化研究,成功摸索出一套苎麻炭制备工艺。在迈过公斤级别的制备门槛后,杨维清团队把目标产量瞄向“吨”级别,但投入大、风险高,团队一度面临成果转化窘境。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杨维清:我们觉得可以来进行转化,是需要一个小试和中试往前走的这个步骤,那个时候我们作为教授申请国家的经费是有限的,我们要寻求一个投资方,能够把我这个产品进行产业化。

就在杨维清的研究起步不久后,2015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西南交大打响改革的“第一枪”。职务科技成果权属由纯粹的国有改变为国家和个人共同所有,由此前的“先转化,后奖励”转变为“先确权,后转化”,科研人员不愿转、不敢转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杨维清:对于科技人员来讲,这无疑是一个福音,科技成果能够有一个通道进行转化了,对于老师来讲,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

乘着改革的东风,2021年1月,杨维清团队“高比能超级电容器关键材料与器件制备工艺系列技术”所涉及的9项职务发明,按照学校和科研团队3∶7的比例完成知识产权分割确权。科研团队的知识产权以972万元的估值作价入股四川一家科技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中试。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杨维清:我们要把产品真正用于市场,实现资金的回笼,这样才能促使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才是真正的“最后一公里”。

杨维清团队正走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上,而另一个试点团队——成都中医药大学段俊国团队的成果,“一种具有视神经保护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在试点当年2016年就转化成功。这项专利成果评估价值2063万元,团队以此项专利与四家上市公司共同创建了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院长 段俊国:我们实际上已经为30多万病人做了医疗服务,还有150万左右的小孩子做了眼健康档案,另外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医院成为国家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承担了大量的新药开发。

几年来,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眼科医疗和眼健康管理服务累计超过400万人次,通过医联体建设带动成渝地区26家县市级医疗机构眼科能力提升。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院长 段俊国:要减少风险,实际上还是要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专家和企业要绑在一起,职责分明,通过我们的一些激励机制,最终能够实现转化成功。

眼下,改革已经迈向“深水区”。今年初,我省《关于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印发,进一步面向全省推广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具体而言,就是充分赋予科研单位自主权,对职务科技成果实行台账管理。

四川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处长 蔡红:本轮改革的关键词是“全面深化”,我们希望能形成更强改革综合效应、更多终端转化成果。

浇灌“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目前,我省完成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2407项,合作或新成立公司732家,带动企业投资近220亿元。不断优化的创新环境,正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上“货架”,持续不断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